譚先生收集的拓片
  紅網株洲站1月15日訊(株洲晚報見習記者伍靖雯/文 記者熊威/翻拍)昨日,市民譚先生手捧一捲泛黃的宣紙來到晚報辦公室,他說這是自己花2000元買下的古碑拓片,想請記者和專家鑒定一下真假。
  市民:花2000元買下20張古碑拓片,不知其真假
  只見譚先生小心翼翼將宣紙展開鋪平,濃重的墨香撲鼻而來。“這是二十張古碑拓片。”譚先生浸淫古玩藏品界27年,自稱對字畫碑帖研究不多。當時他是在一個帶著北方口音的農民那兒看到這20張古碑拓片的,多年的古玩經驗告訴他,這樣完整的墨寶,肯定有收藏價值。因此,他花了2000元買下這20張“古物”。
  譚先生說,他仔細辨識過拓片的紙張,從其紋理上看,肯定是老紙,“至少也是1949年前的珍品。”雖是午間休息時間,遇到這樣難得的品鑒機會,辦公室不少同事也圍攏過來一探究竟。記者拿起一張宣紙細看時,譚先生顯得很緊張,眼睛緊緊盯著記者的手,生怕這脆薄的黃紙在記者手裡破裂。
  “景明四年十月七日,廣川王祖母太妃侯,自以流歷彌劫……今造彌勒像一區,願此微音,資潤神識,現身永康……”仔細翻看了幾張拓片,記者都看到了“景明某年”、“造彌勒像”的字樣。有同事告訴譚先生,“景明”是北魏時期的年號,這讓他眼睛一亮。接著,記者又在網上搜索拓片的內容,結果更讓譚先生雙眼冒光。網上的資料說,印有這些內容的拓片,是“龍門二十品”的拓印(“龍門二十品”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,是魏碑書法的代表)。
  “這是不是真的?”譚先生問記者。現場有人提醒他,這宣紙的手感,像是人為做舊的。
  市博物館:紙張背部立體感較強,人工痕跡明顯
  昨日下午,記者和譚先生來到市博物館,將拓片逐一檢視。館內徵集保管部的劉亞蘭告訴記者,他們館藏拓印的拓片,其紙張背面,字跡較為圓潤,而譚先生帶來的拓片,紙張背部立體感較強,“像是一筆一划刻出來的,人工痕跡過於明顯。”但劉亞蘭說,對於金石拓片,館內專業人士不多,直觀上也無法判斷出拓印的年代。而另一位研究人員則告訴記者,這些拓片的墨香,就是一個疑點,但對於這些金石文物,應該根據其內容判定價值,“如果市面上沒有這種碑拓,那它就是絕品”。
  對此,譚先生說,他還想找更權威的古碑文專家鑒定。
  【相關鏈接】
  龍門二十品:指的是龍門石窟中,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,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,一品在慈香窟。是魏碑書法的代表。魏碑上承漢隸,下開唐楷,其書刻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。
  二十品的稱呼最早見於清代康有為所著的《廣藝舟雙楫》和方若所著的《校碑隨筆》,內容一般是表達造像者祈福消災的。它的書法藝術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上發展演化,從而形成了端莊大方、剛健質朴、既兼隸書格調,又孕楷書因素的獨特風格,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、“魏碑”體的代表。  (原標題:男子花2000元買下的20張古碑拓片 是拓印真品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q66pqdg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